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我校成功举办第一期《欧亚论坛》暨《苏联解体与中俄关系》研讨会

2019-04-12

2019年4月1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欧亚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欧亚论坛》暨《苏联解体与中俄关系》专题研讨会在良乡校区顺利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王伟光教授、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先生、中国驻俄罗斯前武官王海运少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吴恩远、徐坡岭、刘显忠研究员参加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相关部门教师及40余名学生。会议由李永全教授主持。

《欧亚论坛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欧亚高等研究院)的学术活动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系列讲座。此次研讨会是《欧亚论坛》首场活动。

研讨会上,李凤林大使首先做题为《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者感言》的主题报告。李凤林大使在外交一线奋斗40余年,几乎参与了中苏两国所有谈判会议。他指出,正逢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道路。新中国的建设与苏联息息相关。回顾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中苏两国从结盟到对抗,这段历史对于中俄双方都是一份沉重的、也是珍贵的遗产。李大使认为,目前的中俄关系是最为稳定、最成熟的时期,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之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保了全球与区域安全。在未来,两国应继续发挥大国的主导作用,为世界和平、区域稳定继续做出贡献。

王海运将军从中俄军事关系的角度,对中俄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王海运将军强调,从地缘战略现实角度出发,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安全稳定是重中之重。从战略优势而言,两国形成很强的互补性。中俄战略处境、战略理念具有广泛的相近性,为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将军指出,军事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其标志性与带动性,是国家间关系的压舱石。两国的军事合作对新时代全球治理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两国在军事领域仍存在巨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张政文教授做了题为《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国家文艺政策》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普京时期俄罗斯文艺政策提出了四个核心思想: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张教授强调,俄罗斯总统普京主动放弃西方所谓的普世思想和价值,提出用“新俄罗斯思想”作为当今俄罗斯意识形态、国民教育、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普京试图建立一个属于俄罗斯民族的、发达的、有着巨大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国,这一思想也成为普京政府执政的主题思想、治国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21世纪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民众意志,俄罗斯文艺的时代精神。

吴恩远教授对苏联解体原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进行了解读。吴恩远教授指出,苏联解体已有二十八年余载,但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热度不减。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因素造成,在当今学术界是被认可的。随着新历史档案的逐渐公开与解密,苏联解体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待学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挖掘。

徐坡岭教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徐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苏联三次改革中的动力、阻力与局限性。徐坡岭教授指出,经济问题的政治化限定了改革的深度。改革与创新密不可分,但就改革本身而言,其过程中阻力永远大于动力。

刘显忠研究员从民族问题的视角对苏联解体进行了解析。民族问题是苏联解体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实行的联邦制具有离心倾向,理论与实践存在的巨大矛盾,当时的苏联领导人错误地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民族问题也会随之而化解。民族国家化进程未形成民族认同感,导致矛盾重重,也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当今俄罗斯社会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民族问题。

会上,王伟光校长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俄罗斯和中俄关系研究对我们具有特殊意义。要从历史观、时代观和战略的高度研究俄罗斯,看待中俄关系。他认为,从两国发展历史来看,中俄两国的合作要远远大于对抗,从国别研究的角度,需要加强对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战略、中俄关系的研究。王伟光校长特别强调,研究工作应该遵循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和辩证的方法。要了解俄罗斯历史的根源,从俄罗斯的地理、文化、民族历史视域下开展多视角的科学研究。王伟光校长希望对俄罗斯的研究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蓬勃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全景的经验参照。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讨论中顺利落幕。《欧亚论坛》将聚焦中俄两国和欧亚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继续举办多元化、全方位、多视角的系列学术研讨会。

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

(欧亚高等研究院)

201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