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扬帆新时代”社科学子成长计划活动第二讲开幕

2018-09-20

9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行“扬帆新时代”学子成长计划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邀请了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正师职研究员,公方彬教授给师生带来了“我们不能没有信仰”的讲座。

公方彬教授从学术专业的角度,由基督教、儒教、道教和佛教入手,具体分析了信仰的来源、发展以及作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指出,中国崛起有四个瓶颈,分别是信仰、道路、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他强调,信仰问题是原点问题,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宗教缺乏对本源和本体的讨论,更多是一种功利的叠加,而世界上大多数一神教更偏向于对未来的探索。然而,中国的国情、历史发展、当前状况使得中国不能依靠宗教来解决精神归宿问题。但与此同时,公教授指出了另一种精神归宿——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在西方有两个来源,即新教伦理和工业社会的分工,新教伦理带来了一切工作都是荣耀上帝的观念,工业社会的细化分工使得职业精神必不可少。敬业是一种价值观,而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必须依靠价值观。由于信仰的重要性和中国精神文化的特殊性,中国当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美国,政党轮替和基督教信仰等,使得美国政府不需要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固定性权威。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关乎对于终极的理解和态度。

在文化方面,公教授认为,文化有三脉,分别是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人和超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他指出,信仰是对永恒的理解。有了信仰,人就会拥有力量。公教授以自己参与轮战的实际经历告诉大家,有了信仰能让人拥有勇气、意志和力量。公教授的亲身经历使得同学们深受感动和鼓舞。讲座最后,公教授问同学们我们当前需不需要信仰,同学们以高涨的热情回答“需要”并热烈鼓掌,讲座气氛热烈,内容受到在场同学的欢迎。讲座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社科大2017级、2018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副校长张树辉座谈会前接见了公方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