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实录:我们的战“疫”

2022-04-30

不眠之夜

“到学校去。”

4月26日0时24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树辉在“防控指挥部群”@了几个同事,发出这4个字。群内一直坚守待命的防控专班成员,校办、宣传、人事、学工、医务、保卫、后勤、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立刻解读出了它的含义:学校进入“战时状态”。他卷了几件换洗衣服、充电器、剃须刀,出发前又发了一条:“相关学院的书记、辅导员现在到校,其他辅导员明天6点学校集合。”

市疾控部门4月25日深夜通知,学校存在密接涉疫情况。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声令下,尽锐出战!全体防疫指挥部成员,各学院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职能部门、保障部门负责人和辅导员老师们星夜赶赴良乡校区,迅速到位,开展工作。去往良乡的路上,张树辉一直在向校长和指挥长张政文电话汇报情况,另一位副指挥长尤利前在外线密集地上报情况和调度指挥。来自指挥部的指令,持续到了两点多。

▲大学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路鹏到场指导工作

匆匆的脚步,密集的电话,扰动了夜风的自在。1点多的路灯下,大学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路鹏、副指挥长张树辉,与属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和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细致研究形势,果断作出判断,指令在密集地下达,行动在匆促而有条不紊地铺展开来。半小时后,对六号公寓和三号公寓西侧单元的封闭式管控完成,校门的封闭式管理以及划区管理安排也完全启动。疾控人员在楼里做环境采样,其他人继续在路边研判风险点。3点的时候,其他楼里一位同学从一层窗户怯生生地提示马路上的临时指挥部:“你们干什么呢,把我们吵醒了。”路鹏和张树辉从马路牙子上站起身,低声说,我们到水池边的台阶上研究吧。

▲4点 前线指挥部与大学城管委会在水池旁台阶上研判形势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3点,起风了,北综合楼前的水池,看不清锦鲤安静的游弋。池边台阶上,临时指挥部继续全面研判形势。凌晨的风有些冷,将密集的对话打散了飘送开去。旁边新开的校园驿站派上用场,里面可以打出热的咖啡。

4点多,两辆120救护车闪着刺眼而又让人心安的顶灯开进校园,8名密接涉疫学生在规范的防护措施下,被转运至区集中隔离点。

发生得突然,处理得有序,绝大部分睡梦中的同学,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5点,东方渐露熹微。送走了大学城领导和疾控的同志,大家才意识到户外已经冷得坐不住了。校园驿站的沙发和座椅上,大家分散地坐着,带着一丝身体的疲惫,商讨和安排着接下来的各种细节,对刚才在水池边大家一起口述录入的一号通告做着定稿前的校对。

社科大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近期北京疫情严峻复杂,校疫情防控指挥部频繁召开防疫会议研判疫情形势,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就在几天前,学校刚在大学城园区各单位的观摩下进行了应急封闭管理演练,模拟突发疫情背景下全校各部门在指挥部领导下的协调合作。此时此刻,“演练”变成了“实战”。大家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一道道命令从指挥部发出,一项项应急工作有序展开。

▲4月21日应急演练 校医务室负责人与房山区卫健委代表确认防控措施细节

5点半,一号通告定稿、发布。天光已亮,校园即将从睡眠中醒来。等待它和师生们的,将是别样的一天。

忙而不乱

26日,6:00,高风险楼宇的校园消防应急广播里传出《关于当前我校疫情防控形势的通告(第1号)》的播报:对我校六号公寓和三号公寓西侧通道相关区域采取封闭式管控,同时要求其他区域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流动,非运行保障必需人员限制出入校园。全校师生要听从学校的统一部署,令行禁止,群策群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校将在属地政府和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全力确保校内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全体师生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同学被从睡梦中惊醒,惊讶之余,就开始想到其后诸多现实问题:

“怎么吃饭?”“书还在图书馆怎么办?”“我还要去外地参加考试”“三号楼东侧能出去吗?”“军训取消还是改为线上?我是不是晕了,军训怎么线上?”“我周四手术拆线!”“我才实习第二天啊!”

突逢变故的学子们并未在慌乱中停留太久。7点,其他楼宇的广播也响了。这是指挥部精准施策的既定安排。此时,管控楼宇宿舍面前放好了面包牛奶火腿肠等早点,还有足量的矿泉水,这是3点的时候,大学城领导直接给属地超市打电话调配的。很快,管控区内的同学便开始了“自救”行动,自发建立起各种互助群,开通互助文档,汇总、分享各类信息。

与此同时,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各部门各学院也已进入紧急状态下的高效运转。《关于当前我校疫情防控形势的通告(第2号)》很快发布,全员核酸检测、遇突发疾病校外就医、错峰就餐等各类事项有条不紊地落实,2020和2021两个年级的军训形式迅速作出调整,线上课程迅速恢复。

医务室的医护人员无休无眠,全员战斗在第一线。高密度的核酸检测、对校内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指导、及时处置各类病况和转诊,医护人员用最高强度的工作支撑着校园医疗的专业运行。后勤部门为3号公寓与6号公寓处于封闭式管控的同学统一配送早中晚餐,餐食不收费。在短时间内确定封闭式管控区域的送餐时间和餐饮标准,并及时优化工作流程,协调好餐食制作和配送的各个环节。宿管、保洁、保安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按要求进驻管控区,作为区域内的“毛细血管”,承担起物资餐饮配送、垃圾清运、分送热水、心理建设等大工作量的服务保障。各职能、教辅部门也积极跟进,图书馆在当日开放两个时段供同学们进馆自取物品,因为疫情不开馆产生的违约都会被免掉,闭馆期间到期的图书也会免掉逾期罚款。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入“战时”正轨。

26日中午,学校党委发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倡议:我校疫情防控已进入“战时状态”,为切实做好、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加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同学们感受到了这匆促中的安宁和忙碌中的温暖,他们也自觉地行动起来,一方面对学校防疫工作的困难和工作人员的艰辛表达着理解,密切配合各项管控措施,乐观面对“盒饭”和“小天地”生活;另一方面,积极发起线上读书等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充实管控期间生活。

▲学生会权益部扩散同学建群信息

▲汇总各种信息的协作文档

▲管控区保安协同宿管转运物资



忠于职守

27日,管控的第二天,良乡校区阴雨绵绵。

学校在特殊时期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已全面步入正轨。“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迅速作出调整,前线指挥部已经分为A、B两班,关键岗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岗短暂倒休。封闭管控区域的物资运输、餐食配送有章有法,防疫物资发放有条不紊。学校各项日常工作运行顺畅,各部门需到校工作的人员均进驻校园,在各自的点位上积极地开展工作。连续奋战,缺少睡眠,同事都对领导开起了玩笑:“一定要关注自身健康,我倒不是担心奥密克戎,我担心的是你们几位的血压······”

▲“白衣天使”在行动

“白衣天使”在行动。医务室常年保持“战斗状态”,此次疫情防控更是24小时值守在一线奋战。工作人员一边要做好信息排查数据汇总上报工作,一边负责全校核酸检测,发放防疫用品。他们都接受过核酸检测专业训练,这支团队的领头人王小斐大夫介绍说,最酸爽的时候就是之前练习环节时的“互捅”,那是相当“捅哭”。这一次,他们穿上防护服变身“大白”,承担了全员检测的任务。而王小斐大夫始终坚守、战斗在最前线,没有一刻放松,没有一句怨言。十点半,指挥部在线上跟几个区域的学生代表见面,通报情况,介绍已经和即将开展的工作,负责通报的校领导要求线上的同学都开启摄像头,一场疫情防控的“大思政课”已经先行开启。讲到教职工们深夜逆行,老师忽然语塞,同学也有动容,已经在一线鏖战两年多的王小斐大夫捂着脸冲出了会场——刚才领导讲到,1点进校时,她的小孩子醒了找妈妈,她当时只在电话里哄了几句,并没顾上掉眼泪。

▲校园保卫、后勤保障人员在行动

校园保卫、后勤保障人员在行动。从校门到管控区到隔离区到校园里的一切关键点位,步话机里密集的指令此起彼伏,从白天到深夜,保卫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默默地保护着校园的安全,没有时间准点吃饭,没有条件睡个安稳觉。“最辛苦的其实是楼内的宿管和物业人员,”社会学院辅导员翟建文感慨道, “我这个人本身不太容易被感动,但是第一天的时候,我有好几次眼眶模糊,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外面进楼支援保障工作的,一天下来真的马不停蹄,他们也会喊累,也会说腰要断了,但是他们依然默默地拿起同学们的快递物资、送上每个宿舍的热水盒饭,从来没听到他们对于防疫工作本身哪怕一句的抱怨和不满。他们不会讲那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他们有的只是默默劳作的力量。”

▲各学院党政班子、辅导员在行动

各学院党政班子、辅导员在行动。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们成了每一处前线堡垒的指挥员,他们日夜守护在学校,调度着一支层级清晰、敬业高效的辅导员、行政人员和学生骨干队伍,摸清每一位师生的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困难和需求,排解每一名同学的情绪焦虑。线上教学也在行政班子的统一指挥下顺畅地开展,而对同学们多样化的线上专业指导也在有序进行。翟建文是在管控的第一时间就深入管控区域为同学服务的辅导员,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文哥”。他对自己能这样近距离为同学服务感到高兴和满足:“真没想到是以在管控楼内为同学服务的角色参与这次工作”,“第一天微信使用时长是10小时46分”。同样在管控楼内的经济学院辅导员庄一,本就是身体特别棒的小伙子,传递物资打热水,自嘲变身“宿舍开水侠”,直喊“一趟一趟送不完啊家人们”“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十二点,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没在管控区服务的辅导员们也每日忙翻了天。法学院申洁感慨“早晨六七点一睁眼忙到晚上,忙到起飞”。文学院王越怕家人担心,一直没有告诉家人,“但除了担忧,心中更多的是冲锋在前的使命感”。

▲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者在行动。团委和各学院迅速召集组织起的校院两级志愿队伍,在管控区外开展运送盒饭、打开水等志愿活动,学校第一时间给他们配备了N95口罩和厚的橡胶手套(防止被热水烫到)。尽管雪白的口罩遮住了面孔,但身着红马甲的他们成了管控区的同学们每天从窗口看到的最熟悉的身影,成了校园里最亮眼的色彩。为丰富特殊时期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各部门和学生组织举办起各种活动。学生艺术团着手筹办云K歌大赛,唱响社科大之声;研究生会举办宿舍桌面展示征集活动;法学院举办摄影比赛,鼓励同学记录艰难岁月里的感动与美好……虽然没有了人流和聚集,校园的空气里却到处充溢着热烈和活力。

▲隔离餐吃播

处于封闭管控中的同学们也没闲着,自行找乐子的方式各有千秋。有同学在微信群里以“封”字对诗。有同学不忘学习本职,狂写论文。有同学就地取材,化隔离餐为饭团,实现了隔离餐的升华。更有同学拍摄上传吃饭视频,开辟了吃播栏目下一个全新的细分领域——隔离餐吃播。

疫情暂时分隔了人与人的物理距离,却给了大家静下心来观察和感受的空间,拉近了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师生员工的努力、辛苦、关心,同学们都看在了眼里,感动在心上。管控区的同学纷纷转发学校各类官方微信公众号及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疫情防控推文至朋友圈,为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及保障工作点赞。他们通过微信群、留言、发公号、录视频等各种方式,向所有工作人员表达着感谢。“疫情风险就是命令!”“校园防疫‘凡人英雄’”“24小时”等公号推文阅读量迅速突破三千,得到同学们广泛关注。“权小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封控区域信息汇总系列推文获同学一致好评。宿管阿姨们也忙里偷闲,录了视频,给管控区的同学们加油鼓劲儿。这隔空的互动,让小院流动着春天应有的温暖。

▲副指挥长张树辉看望慰问志愿者

指挥若定

26日凌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第一时间听取了学校的汇报,指示党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政府的指导下,严防死守,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

紧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作出指示,要求学校听从属地政府统一安排,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强调,学校要做好有关校区管理工作,抓好近期全员核酸检测,做好线上教学和后勤服务有关保障,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中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教委多位领导组织召开线上工作会议,听取了学校有关情况汇报,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房山区委书记陈清带队到校督办疫情防控工作

房山区委区政府和大学城管委会对社科大密接涉疫情况高度关注。区委书记陈清带队到学校督办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学校工作汇报,要求学校密切关注8名密接涉疫学生和校内接触较多的同学,把同学们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区委常委、副区长、良乡大学城管委会主任周同伟要求学校抓好关键环节,确保万无一失。路鹏一直与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保持着常态联系,随时关心和指导校园防疫的各项具体工作,提供直接的支持和服务。

在社科院党组、北京市教育两委的关怀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和大学城管委会的支持帮助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科学指挥下,通过细致的准备、准确的研判、有力的执行,全校师生同心一体,构成了临危不乱、高效应战、转危为安、有序运转的疫情管控工作体系,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壁垒。

曙光在前

截至4月30日,8名密接同学在集中隔离点状况良好,多次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校园内各风险点位环境采样结果都是阴性。小院里的一切也都运转平稳,每天传来的消息让人略感安慰。但是,抗疫还在路上,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丝毫的麻痹,还需要全体社科大师生继续奋斗,合力拒病毒于校园之外。曙光在前,我们要加倍努力。

▲医务人员冒雨执勤

面对疫情,

没有旁观者,

我们每个人,

都是战斗员。

战“疫”还在继续,

社科大人从不言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