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报会现场
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场校情通报会在融媒体实验室举行,通过校园网络同步视频直播。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出席通报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面向全校师生就教务、学工、基建、后勤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校情通报,并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予以解答解释。校情通报会由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王华主持。

王华介绍了学校举办校情通报会的主要背景和目的。校情通报会的举办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高培勇书记的关心下,由张政文校长直接筹划、推动,并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的结果,举办校情通报会的目的是展示学校发展,发布相关信息,回应师生关切,解答师生疑问。

教务处处长罗自文介绍了学校本科专业的建设情况。我校全部16个本科专业已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在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全面融入了以科教融合为底色的特色通识核心系列课程。研究生教育管理部委托主持人通报了研究生教育学科布局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自2017年以来,我校共新增10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截至2022年10月,我校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增至1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增至124个。

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金英全面介绍了学校“大学工”体系和学生工作部职能情况,并对学校的学生意见反馈沟通机制进行了介绍: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学工部老师反映意见;通过企业微信公共服务里的各部门电话直接反馈;通过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权益部反馈;通过校园服务驿站反馈等。她希望学校和学院的学工队伍能成为同学们的知心人、好帮手、真朋友。她还对学校当下的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说明解释。

基建处处长韩铭福通报了学校基本建设工作情况。他对新宿舍楼项目、教学综合楼项目和文化服务街项目情况作了介绍说明,并展示了2035年校区基本建设规划,包括分期建设科研教学楼、科创楼、体育馆、学生食堂、三栋学生宿舍楼、外国专家和留学生楼等。

王利代表后勤处通报了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他介绍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支持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运转持续向好,为保障饮食安全和新宿舍环境安全,学校和后勤部门的教职员工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尽管如此,后勤工作还是与师生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后勤部门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非常重视,希望师生继续给予后勤工作以监督、理解和支持,用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推动工作的改进。
参加此次校情通报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公开了本部门的办公地点和意见反馈联系电话,欢迎同学们直接反馈意见、表达诉求。




在互动问答环节,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权益部的代表和参会同学就同学们关心关切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提问,通报人、主持人和张树辉副校长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张树辉代表校党委对校情通报会的如期举行表示祝贺,他希望每位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都是畅通而坦诚的。校情通报会是学校为加强管理建设而精心安排的一种与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学校高度重视校情通报,当前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沟通有一定的基础和成效,但距离学校建设发展和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研究和实践来改进工作,推进形成学校与师生特别是同学们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我们现在有了这个沟通平台,可以让同学们把老师传递的信息面对面地讲出去,这要比通过一些习惯的渠道点对点点对面地提出问题和诉求效率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学校注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服务,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蕴含着教育的成分。学校希望同学们的各种诉求都能够有效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学校知晓,而学校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同学们作出解答,既包括“我们是如何解决的”,也包括“我们确实因为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导致暂时难以解决”,为师生们提供意见表达的机会、畅通沟通交流的渠道。
张树辉强调,学校有热切的诚意积极地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合理、有效的渠道,比如找辅导员、找班主任、找职能部门或找学生会组织等,反馈到学校。他也向学校各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求:通报会不是“表彰会”,各职能部门不仅要讲哪些做得好,还要正面回应哪些没有做好。
张树辉表示,如果场地允许、疫情防控的要求允许,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同学来到通报会现场,向老师、向学校提出自己的问题,亲耳听到学校的反馈。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加上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