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院党组重要工作部署,应雅典国立卡波蒂斯坦大学的邀请,我校2025年首批古典学师生访学团于5月至6月赴希腊雅典大学访学。此次访学以文明互鉴为纽带,搭建起中希学术交流的坚实桥梁,为推动古典文明研究与国际文化交流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深度融入国际文化交流,助力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建设发展
访学团紧密配合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工作中心,积极参与多项高规格国际文化交流活动。5月13日,访学团成员参加在雅典尼亚斯米尼市政博物馆举行的“古蜀与古希腊文明互鉴交流活动”,聆听希腊文化部史前和古典文物局局长康斯坦蒂娜·贝尼西以及雅典大学教授乔治·瓦沃拉纳基斯关于希中跨文化比较的深刻解读,感受两大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的对话。

访学团在雅典尼亚斯米尼市政博物馆前的合影
5月27日,在“中欧美智库合作论坛·2025雅典对话”专题会议上,访学团成员认真聆听希腊文化部长莉娜·门佐尼、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中国驻希腊使馆公参赖波、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尼古劳斯·斯坦波利迪斯等中外嘉宾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古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重要议题,拓宽学术视野。
6月25至26日“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楼交接仪式”及“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开启东西文明互鉴之门”两场研讨会中,访学团成员化身活动筹备主力军,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全力协助布展、维持会场秩序。同时,团员聆听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等学者关于人权议题与中希文明交流的观点,以及李新伟院长关于研究院新址规划的详细介绍,深刻认识到研究院新址将为中外学者搭建起坚实的学术研究平台。
二、深耕雅典大学学术沃土,推动中希学术思想碰撞
访学团成员深度融入雅典大学学术生态,通过系统旁听课程、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场所,沉浸式探索希腊早期文明发展脉络,夯实中希文明比较研究的根基。
学术交流中,访学团成员各展所长,绽放学术光彩。常丹婧举办以“如何建构一个吸引观众参与的展览”为题的讲座,为雅典大学师生带来博物馆学前沿信息。刘洋分享“晋陕高地南部和北部距今6000-2100年的生业经济比较研究”成果,点燃希腊学者对中国早期生业模式的兴趣。张弩、陈嘉琪分别围绕“汉语文献中的亚历山大”、“古埃及拉美西斯时代捷胡提摩斯家族研究”等议题,与雅典大学副校长、教授索菲娅·帕帕约阿努展开深入研讨。王富饶与王怡珩则从考古学的视角,与合作导师讨论“早期中希岛屿地区的人群迁徙与航海行为”与“史前中国与希腊陶塑的比较研究”,为相关领域研究注入新活力。

常丹婧在雅典大学作学术讲座:如何建构一个吸引观众参与的展览

刘洋在雅典大学作学术报告:晋陕高地南部和北部距今6000-2100年的生业经济比较研究
此次访学,我校访学团以实际行动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雅典大学学者的深度学术研讨,有效促进了中希学术思想的交融与碰撞,有力支持了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与雅典高校的合作,派遣更多访学团赴雅典交流,全力助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建设,为推动中希古典文明比较研究、服务国家文化外交战略贡献“社科大智慧”。
(来源:社科大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