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织召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暨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研讨会”

2021-05-10

2021年05月08日 16: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沛鑫 李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刘沛鑫 李尉)为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学科规划工作,深入交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学科动态、学科建设经验做法,2021年5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暨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2020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含原财经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工商学院、原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以及经济学院的两个本科专业“科教融合”组建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新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何德旭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萧鸣政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喜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建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海波教授出席此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相关职能处室、商学院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

研讨会第一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党总支书记何辉副教授主持。

王新清在致辞中表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是时代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提出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其作为工商管理硕士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中重要的支柱性专业之一。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对于强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究团队,以及培养更多的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菀洺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时表示,目前商学院已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完整的教学体系,拥有本科学位点2个,硕士学位点9个,博士学位点6个,在读学生有927人,本科179人,学术型硕士25人,专硕671人,博士生92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商学院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点,正是回应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希望能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筹划和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与就业处王志毅处长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点的前期建设背景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过往的办学传统是依所设系,共40多个教学系,管理学的学科相对分散。去年大学进行科教融合之后,学科相对更加集中,依托商学院加强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能够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自身的优势,因此,去年学校决定恢复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士和硕士相关的学科点的招生。不管是生源质量,还是今后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培养环节和培养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点需要尽快完善培养方案,以便下一步开展教学培养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学科点负责人徐明教授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做出相应的贡献,他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工作的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科综合考核、学位论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学院助理林淼副教授认为不论是授课方式、课程设置,还是考核方式、学分设置,都需要做进一步研讨,同时希望各位专家教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参考书目及文献提供建议。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徐明主持,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以及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余兴安提出目前很多领域的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很大,全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劳动者应在1000万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余兴安认为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应该能够梳理出其思想史和学术史,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史以及研究领域的学术史,这样才能让研究生们了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

赖德胜认为研究生的培养要考虑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模式等问题,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时,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自身特色。他认为在培养目标中应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发展作为研究方向合在一起应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的逻辑。

萧鸣政在发言中表示,整个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第一,在学科维度,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第二,在对象维度,应根据招生生源,因地制宜的培养管理学生;第三,在学校学院维度,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第四,在就业去向维度,应充分考虑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方面;第五,在特色维度,本科生阶段的培养多以通用性的素质教育为主,硕士阶段应突出专业素质教育,博士阶段则更应体现专业方向的特色。

王建民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有得天独厚的各科研院所的深厚涵养,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并且还应加强管理学相关课程设置。在博士培养层次可开设针对博士生的学科前沿系列课程,由多人组成团队进行课程讲授。

刘昕认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分裂程度愈来愈高,应加强科教融合式的人才培养。可以将部分专业课程纳入考研或考博的考核范围内,严把进口关,避免学生在一些专业课程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而缺乏实事求是做研究、做科研课题的训练。在研究方向的设计上,因为人才发展不只是宏观层面的内容,也有微观层面的含义,因此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才发展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未来可加强硕博连读培养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开展实施,科学合理的设定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

于海波认为,在研究生教育的师资建设方面,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学科和领域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团队和个人的关系,要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不同的院所教学团队和研究团队,从而形成中国社科院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师资队伍;在教材建设方面,应以学习国内外的专业经典教材为主,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制度史和经典专著的学习和阅读,学院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体系的总体谋划,国内外教材共同推进,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特色。

冯喜良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人的研究,人既涉及社会范畴,又涉及经济范畴,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交叉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办学特色,应当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将自身的办学特色转化为学院培养人才的优势,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学院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大力支持。

何德旭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保障能力,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应既坚持国家标准,又保持灵活性,先要满足教育部的要求,又要考虑将来培养学生的去向,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研究生。他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数字经济高度融合,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决策考量进去。目前,在学术环境的问题、考核评价的标准,都面临很大程度的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在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应立足现实,需要更多地借鉴和学习成熟高校的经验,在座的专家均来自知名高校,大家在这个方面至少都有20年以上的办学经验和经历,也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下一步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还要多方面地和各个高校有更多的联系。

何德旭最后说,对于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来讲,今天的收获非常大,一方面了解到了很多情况,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听到了大家对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下一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特别希望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点的建设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