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学业导师进中学”第7场讲座开讲崔唯航教授讲述《人文智慧:成为你自己》

2018-05-29

2018年5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业导师、主讲教授崔唯航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二中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人文智慧:成为你自己》的讲座。本次讲座主持人为烟台二中校团委书记张睿主持,全校高一和高二年级300多名文科班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崔唯航研究员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学文科有什么用?”,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和立场,告诉大家学好文科的重大意义。随后,他立足于“人文智慧:成为你自己”这个题目,给同学们讲授了两个大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成为自己?“我们生来不就是自己吗?”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崔唯航研究员举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的两个典型事例,告诉同学们,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长期以来受各种条条框框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失去自我,逐渐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头脑越来越不属于自己。这样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他把复杂的哲学问题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讲授出来,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现场掌声不断。他告诉同学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学习,不断找回失去的自我。

第二,怎么样才能成为自己?崔唯航研究员告诉同学们,学习人文学科,就是一个获取智慧的过程,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另外,他讲到人文智慧,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能以公式的形式进行总结,需要潜心进行研究,不能急于求成。之后,他对比古今中外,用黑格尔的名言——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同时,引用了辛弃疾《丑奴儿》里的两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与“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向同学们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他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有境界有格局的自己。

整个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崔唯航研究员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和名言,列举了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例子,使复杂抽象的哲学问题生动起来,不仅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还激发了同学们对人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过来与崔唯航老师进行交流,请教读书、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种种疑问,他一一为同学们做了细心解答,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珍惜时间,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读书和学习,认识自己,使自己丰富和厚重起来。

(杜旷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