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一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盛宴——张政文教授 “人文之光云端学术讲坛”学术报告

2020-05-12

为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相关精神,人文学院在持续推进网络教学常态化的同时,积极创新,精心组织,开设了系列“人文之光云端学术讲坛”,借此帮助同学们的开阔学术视野,感受学术前沿。511日下午,人文学院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政文教授莅临讲坛,为同学们做题为“审美现代性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报告。张政文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具有显著的学术影响力。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张跣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全体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研究人员近300人借助腾讯会议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而深刻的云端报告。

128A2

讲座伊始,张政文教授率先阐述了他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立场。他认为,马克思美学思想既是我们掌握人类美学思想发展的理论观、思想观,也是我们理解人类各种艺术发展的方法论;既是对人类美学思想发展普遍原理的总体性概括,也是对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一般逻辑的规律性认识。张政文教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美学思想首先是科学知识,具有知识的真实性、真理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知识来源于现实,来源于产生知识的现场。他之所以选择“审美现代性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本次讲座的主题,就是想通过还原的方式,展现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文化现场,借此讨论马克思美学思想对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在讲座中,张政文教授对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学理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现代性是与传统社会不同的现代客观生活与主观世界的各种性质、特征、形态以及对它们的理解。现代性是由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双重结构组成。张政文教授结合西方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梳理出审美现代性的发展轨迹,并着重探讨德国古典美学的意义。他认为,西方文艺创作的审美现代性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又走向理性发展轨迹,而美学则是启蒙运动的直接成果。这些启蒙工作构建了美学的两个特点:其一,美学以标榜人性为价值诉求,以理性为理论方法,确立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中颠覆了传统的美学;其二,美学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境遇中诞生和发展的。德国古典美学对启蒙的审美现代性进行扬弃和转换,德国古典美学带来了两种价值:审美的历史化、审美的乌托邦化。德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现代性为马克思进一步的批判和超越工作提供了思想准备。

E67D

在此基础上,张政文教授围绕审美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展开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美学实现了对启蒙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的全面超越,改变了启蒙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主观独断的思想方法,以实践的视域与方法开启了超越现代性的美学转向。他强调,在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当中,人不仅是古典美学意义上的精神主体,更是社会主体。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及其意义的最终目的是人类解放,这是对自然的改造,也是对自然的应合;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变更,也是对人类精神的深刻关爱;是对社会结构的革新,也是对社会合理性的呵护。文艺的功能和本质不仅体现在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意义的探询上,也体现在历史主体对自由本质的自我发现和确认上。在马克思看来,文艺使人从自然的非人转向主体的人,使非人的感觉变为人的审美感觉,非人的被动的占有发展为属人的本质回归的一次社会进化,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次获得。文艺活动能使历史主体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现实解放。

讲座最后,张政文教授探讨了马克思文艺思想当中的文艺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在他看来,文艺活动有多重特征:其一,文艺生产是一种独具方式和形态的精神生产,其生产主体、生产过程、生产结果和对结果消费明显不同于其他生产活动。其二,文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平衡。其三,文艺是人类与世界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

BD1F

讲座过程中,张政文教授基于多重视角对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透彻的梳理,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展示出宽广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理论素养。此外,张教授在讲座中还对西方文学史与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如《神曲》、《红与黑》、电影《2012》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独到分析,表现出细腻的艺术感受与博大的人文情怀。这场讲座不仅激发了与会者对审美现代性问题和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浓厚兴趣,也使所有听众都感受到了西方经典作品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张政文教授简介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主要为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