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暨第二届长三角智能传播年会召开

2021-01-14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杨月 通讯员 陈拓)近年来,5G+AI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革命浪潮,共同构建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时代。4K超高清视频、智能音箱、“耳朵经济”等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智能媒体产业链不断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打造智媒生态圈、开发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但是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以及智能传播人才匮乏、机制体制束缚、技术鸿沟拉大等问题,亟须各方协同应对。

在此背景下,1月12日,《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暨第二届长三角智能传播年会在浙江传媒学院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共同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会议设置了北京和杭州两个分会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羊城晚报社、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了会议。

8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主持。开幕式上,浙江传媒学院校长徐小洲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一年一度的盛会,会议的主题反映了当下科技发展给传播领域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善用这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认识社会和改善世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优势,提高传播效益。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讨,碰撞智慧火花,并以此为契机增进共识、深化合作,共创智能媒体的美好未来,并真诚希望各位同仁为双方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献智谋策,共同打造我国智能媒体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

4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徐小洲致欢迎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树辉致辞表示,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浙江传媒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在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在智能传播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更多的社会资源得到整合,更多的成果得以呈现,他期待今后两校的合作能够产生更多的育人、科研硕果。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树辉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对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新的期望,也对下一年的智能媒体发展报告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他希望加强对智能媒体的学理研究和应用创新研究,以期对智能媒体发展进行有指导意义的、前瞻性的学术思考和理论指导,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推动媒体行业的大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着新闻生产业务流程,催生出一些新的媒体形态。加强媒体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趋势、新型生产体系的建设等研究,将助力社会治理、舆论引导,将为相关决策规划制定提供指导,同时将为智媒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案。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致辞

随后,张树辉、唐绪军、赵剑英共同为《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新书揭幕。该报告是由两校联合出版的一本面向未来新闻业智能生态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基于系统、深入、扎实的调研,旨在勾勒描绘出当代智能媒体整体发展态势,从实践中总结和寻找规律,深刻剖析智能媒体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与挑战,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5

《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揭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对报告内容做了介绍。在“趋势洞察与未来展望”部分,他指出,人机协同将是未来媒体内容生产与宣发的主流渠道与传播模式;两大群体(中产阶级、新生代)获得智能媒体时代的话语主导权;疫情加速应用传播的场景化、智能化;沉浸式内容生产与消费成为新方向;短视频成为互联网媒体标配的传播形态;区块链技术为传媒文化领域注入新活力;生物传感技术在传媒应用中的优势显著;新闻生产扩展智能化与人性化的融合域。

关于“智能媒体发展对策建议”,报告认为,一要以更具操作性的理念完善智能媒体法律政策版图;二要以更有效的方式建设智能媒体主流价值观引领机制;三要以新文科为契机建设智能媒体的后备人才库;四要以5G赋能机制推动短视频的服务创新模式;五要以人机协作为核心完善智能媒体的基础架构;六要以多方协同为基础营造健康的网络直播生态;七要以新技术应用助力数字出版发展的转型升级;八要以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发布《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19-2020)》

在开幕式的最后,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揭晓了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的“守初心、访三地”卓越新闻人才见习营优秀作品评选结果,见习营共计产生作品60余件,经过专家严格评审,遴选出20件作品为优秀作品。

6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李文冰揭晓优秀作品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高校、媒体和研究院所的10位专家就智能传播的前沿研究发表了主题演讲,主题演讲由漆亚林主持。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做了题为“公共利益是智能媒体发展的立足之本”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面对技术对人类的改造,我们绝不能丧失对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维护公共利益是智能媒体发展的底线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报告中,他提出了智能媒体的四大功能:第一,新闻传播需要提供高质量、有品位的新闻,娱乐固然是媒体的最大功能,但媒体的首要功能,还是要向社会提供信息,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社会变化;第二,我们需要给公众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在网络上呈现;第三,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不能为了博取眼球而煽动不良情绪、制造社会分裂;第四,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能够推动多元意见的理性表达,以此来形成社会共识。

7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做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从“舆情热点和价值观指向”的角度,对2020年智能传播新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盘点和分析,揭示了“人本主义”的智能技术价值观核心理念。她介绍了AI换脸、新浪微博热搜被罚、禁止大数据杀熟、多款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被处罚、美国宣布封禁Tik Tok、《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发表、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判决、疫情背景下老人“健康码”的使用困境、自动驾驶汽车试运行等智能技术领域的舆情热点。综合分析结果,她指出,“人类尊严”“人类自主”“公平”“透明”“个人信息保护”“安全”“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多次出现在舆情事件和话题中,显示出这些智能技术价值观内涵的丰富性、关涉范围的宽广性和相应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吴飞以“技术赋权与算法的价值选择——人机共生时代人之‘存有’”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并就知识生产和人工智能之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发表了题为“深化媒体融合,移动优先,打造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新型现代文化传播集团”的主题演讲。从媒体融合的业界实践出发,展示了羊城晚报在全媒体改革中的智能技术应用成果,分享了构建“四全”媒体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郑晓龙对“大数据驱动的社会计算及其应用”作了详尽的介绍。他认为,未来的社会,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从资源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逐步发展到认知不对称,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将从依赖于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到借力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我们的决策范式也将从“人机结合”演变到“人机融合”和“人机混合”,乃至“虚实互动”,社会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研究边界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也将打破传统认知,变得愈发模糊,人类能够影响机器的行为,机器的行为也将同样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

1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郑晓龙做主题演讲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杨溟围绕媒体智能化的实现路径,提出了“联合实验室”的模式。他认为,媒体智能化是一次跨学科、跨领域的自我颠覆和超越。挑战性更强的是,通过行业联合的“实验室”建设,探索跨界协同,潜心、深入学习,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是对智能技术的认知与辨识能力。未来,智能媒体要在更大范围的组织协同与学习中进化体现出理解力和领导力,并重建公众信任与行业尊严。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从“短视频内容生态重构”视角切入,解读了在5G、智能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下,传媒内容生产生态环境的重大变革。他指出,目前短视频内容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生产者多元、内容庞杂、质量良莠不一,自媒体生产者在流量逻辑的驱动之下,涌入短视频内容生产领域,虽然为丰富短视频内容作出了贡献,但海量低品质的短视频内容,给社会治理、行业监管、受众消费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着眼未来,他建议从受众素养引导、新型主流媒体引导、社会治理引导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行业引导与规范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分析了我国媒体“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生存”的变革新趋势。他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青蜂侠”和“中国人的故事”的报道实践为例指出,建设性新闻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受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情感转向,媒体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实践新探索。他说:“伴随着后真相、负面冲突的加剧,媒体遭遇着信任危机。受众越来越回避、排斥一些负面新闻、八卦新闻,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内容这一情感转向,被媒体敏锐地捕捉到,并积极进行了建设性新闻的探索。”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做主题发言

“基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经验积累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技术驱动下的社会变革,形成了新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对应新的传播方式、媒体形态和业务逻辑。”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着眼于媒体融合的改革路径,他指出,在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传统媒体弯道超车的机会已至,那就是以数据为主驱动,真正实现数据、用户、内容三者联动,抓住数字治理机遇,是媒体融合问题破解的出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殷乐通过丰富的调查数据,呈现了现阶段我国智能媒体消费市场的繁荣现状,并探讨了目前智能媒体内容生产存在的多种问题。基于研究,她对智能媒体内容生产与消费趋势作了研判:一是智能设备更新换代,沉浸式内容成为新方向;二是音视频内容推陈出新,知识题材需求扩大;三是盈利模式更为多元,智能带货成为新选择;四是人机传播已成常态,创作队伍要求变高。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殷乐做主题演讲

当日下午还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年会,与会者对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2020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2021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会议由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崔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