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张政文委员在全国两会议政建言

2022-03-09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来源:《光明日报》3月8日头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委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做好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的“五育”加法

来源:人民政协网3月8日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自从2020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各地区和学校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在“五育”并举、育才聚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制约该项工作进一步向更高层面和纵深发展的诸多因素明显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表示,目前,推动劳动教育的难点是:有的将劳动教育片面理解为增设劳动课程,理念和实践“两张皮”;有的德智体美劳“各吹各的号”,“五育”融合不足。

在“五育”融合格局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载体、手段、评价等有待深入挖掘。张政文认为,学校应当积极构建学科坚实、“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劳动教育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并构建联动保障机制,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要在‘五育’融合的实施框架内推进劳动教育。”张政文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增强“五育”的关联度和衔接度,将劳动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与其他“四育”融通起来,使劳动教育成为“五育”的“筋骨”。同时立足实际探索使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着力点和推进方式。

此外,张政文还建议,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劳动教育”,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民丰收节等开展文化传承式劳动教育,并在“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中提升劳动教育,做好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抓手的“五育”加法,推动“五育”融合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收入调节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3月3日第3版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把握五大原则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当前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诸多理论、政策和现实挑战。我认为,除了要处理好部分先富与整体共富的关系、处理好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关系。不仅要发展经济,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更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处理好动态发展与最终目标的关系。立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明确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应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地推进共同富裕。

推动共同富裕须多方发力

第一,不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切实发挥国企特别是央企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初心使命融入国企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肩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民企责任担当。

第二,高度重视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及早干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高校应切实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社会影响力优势,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助力。一是推进人才助力,以“新农科”建设为抓手,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布局创设新型涉农专业。形成系统化的在地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医学、师范、科技、文化等院校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培养一批在地“土专家”。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助力,加强涉农领域原始创新和前沿研究,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高校服务“三农”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校地、校企、校村深度合作。三是持续推进教育助力,实施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统筹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为脱贫地区青年人通过教育迎来美好生活打开扎实通道。

第三,高度重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问题。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精神标志,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当然包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是,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逐步规范以“互联网+”为主要样态的新型文化生产,通过为人民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抓好关键点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调高、扩中、增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在做好“存量”工作的基础上,瞄准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精准做好“增量”工作。

对于高校毕业生,应健全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加强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的布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对于技术工人,瞄准产业界重大、前沿、新兴领域,顺应新兴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造更多中高收入就业岗位。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促使高级“蓝领”队伍不断壮大。

对于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构建良好政商关系。积极营造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减轻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为其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

对于进城农民工,重点解决他们收入不高、就业不稳、社保不全等一系列制约其收入稳定增长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建设面向农民工的安居房工程,让他们安心进城、稳定就业、幸福生活。

构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大格局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3月9日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焦虑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政文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政文认为,无论是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都应该高度地关注心理疏导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一整套体系的建设,包括医疗方面、卫生方面、文化方面、制度方面等各个方面,形成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