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 东华门
红墙绿树间
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步入东华门 北行
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
就是隐藏在苍劲古树中
宁静祥和的南三所
这里,远离了人群喧嚣
偶有工作人员出现
但是,每逢周四周五
都会有青年学子出没
琅琅的授课声音
回荡在百年幽静的院落
在社科大 有的课是在故宫上的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故宫学方向的研究生
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就可以进入故宫
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老师
带领完成
“故宫学概论”
“明清宫廷历史文化与宫廷建筑”
“故宫学专题讲座”
等专业课的学习

对于在良乡校区的学生来讲
每次去故宫上课都是在准备一场“大戏”
“我早上6点就得起床,坐去五棵松的校车,再坐地铁过来,得两个小时。第一节课是9:30开始,我今天到这都9:27了。”

进“宫”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是值得
“第一次来的时候,从东华门到南三所的路上,风景特别好,花也特别好看。想到我在清代皇子读书的地方学习,觉得特别‘荣幸’。”

是的,在清代
南三所是帝国统治者教化皇子的殿堂
而在今天
这里除了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办公区域
也成为了共和国文博专业
人才培养的课堂
凭借一张每年都需要更新的通行证
故宫学方向的同学们可以进入故宫上课
出入故宫各大展览、参观珍宝馆
实现游客艳羡不已的“故宫自由”
通行证虽好
有时也让故宫学的同学们哭笑不得
几乎所有同学都被游客拦下来过
“你们是不是导游?”
“我们当然不是导游。不过如果问到我们,以我们的专业知识储备,也不是不行~~”

在故宫 “沉浸式学习”是一种什么体验?
手握“通行证”
老师带着同学们从午门走到神武门
随着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这些明清建筑
从历史中走来
“知识点”也从书本中跳了出来

“比如说我讲的是古建筑,我们就站在古建筑里边,出门就看到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它包含了古代的科学文化艺术,有利于我们的同学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周乾对我们这样说。

周乾为学生授课
在接受采访时
故宫学的同学
对这种在“宫”里上课感受颇深
“上午老师讲到了月晷。实物慈宁宫就有一个,之前都只听说日晷,所以我们今天中午就去慈宁宫看月晷。相当于课上讲完,课下就直接可以看实物!”

月晷/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研究瓷器、玉器、佛教艺术等的同学
甚至还有机会观摩师傅修复文物
这意味着同学们
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国宝级文物
置身于恢弘庄重的紫禁城
摩挲时间的脉搏
感受故宫的呼吸
一砖一瓦流淌过百年岁月
一草一木亲历了沧海桑田
向来访者诉说
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时光碎片

只有亲身处于深而广的故宫建筑空间
才能真正体味这份无与伦比的震撼
只有穿越于连接古今的故宫
触摸余留历史温度的墙瓦
才能亲见它不为常人所熟知的模样

朱墙黄瓦,光辉夺目
画栋雕梁,美轮美奂
故宫光华流转几百年
穿越时空诉说旧时明月
“记得去年3月中旬,北京下了最后一场春雪。课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出教室玩一会儿。那天白雪纷纷,安静地落在故宫的红墙黄瓦上。”
这是独属于故宫课堂的浪漫

雪后的冬日
你会看到它着白衣素裳,古老且静谧
熄灯后的夜晚
你会看到它繁星闪烁,巍峨且肃穆
故宫的万种姿态难以用只言片语描绘
唯有身处其间,方知千般滋味


故宫学 有“故宫”,也有“学”
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校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强老师聊起故宫的课程时,他提到最多的就是“故宫学”。
2003年10月,在庆祝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的“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郑欣淼先生首次提出“故宫学”这一学术概念。

刘强介绍,故宫学的研究范围有六个方面:
故宫古建筑(紫禁城)
院藏百万件文物
宫廷历史文化遗存
明清档案
清宫典籍
近100年的故宫博物院历程
这六个方面又可分三个层次:最外面的层次为所有六个方面及与其相关的丰富内涵;中间的层次是紫禁城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及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核心的层次是紫禁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十洲所著《紫禁涅槃》一书,记录了故宫从一座皇家宫殿到国家博物馆的发展轨迹与历史变迁,成为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史的力作。

以古建筑保护为例,主攻这个方向的周乾老师告诉我们:“古建筑保护属于故宫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些年来,我主要是讲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古代科学、古代艺术等与之相关的故宫学的内容。我们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另外一方面想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周乾还表示:“希望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与故宫学相关的知识,还希望能够给他们一把钥匙,知道怎么样做学术研究、怎么样查文献、怎么样去做调查。”

社科大 与故宫的缘分由来已久
2010年12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故宫博物院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拉开了两家单位密切合作的序幕
201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获得了全国首批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
开始招收“故宫学”方向的研究生
十余年来,据不完全统计
故宫博物院先后有40多名专家学者
在我校担任各类别的兼任教师
讲授5000多课时课程
指导超过200名文博专业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
大多已成为国家文博事业的生力军
2021年3月1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故宫博物院
续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立足于历史学院文博专业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工作,该中心将与故宫学相关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还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实践平台。在故宫学研究方向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基础深厚,学术资源丰富,发展平台宽广,持续化、规模化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在国内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为我校师生作讲座“敦煌与故宫——中华文化包容互鉴的结晶”
2021年10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指导,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年故宫学学术研讨会:明清物质文明与国家治理”在京成功举行,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等领导和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故宫的厚重缘分又一次续写。双方已携手共行十余年,依托两方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多元育人路径,持续推进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合作,同时开拓了如联合培养博士、联合出版教材、联合举办大型高水平学术会议等新领域。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推动深度互信,提升合作质量与水平。

高校与高水平博物馆的结合,是推进科教融合体制机制与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故宫博物院未来将继续携手共进,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务实合作,全力落细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故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努力形成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巨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