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大要闻 > 正文

社科大要闻

智慧赋能促发展 多元培训筑新篇——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系列培训报道

2025-05-14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推动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继续精心组织了四大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活动聚焦AI教学创新、跨专业学习、智慧课程建设及名师经验传承,覆盖全校本科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构建起“理论 - 实践 - 交流 - 创新”的立体化培训体系。以下为系列活动亮点回顾:

一、DeepSeek赋能本科课程建设专题工作坊——构建AI教学新生态

3月10日至4月11日,中心面向全校本科授课教师尤其是校级 AI 课程主讲人,举办了“DeepSeek赋能本科课程建设专题工作坊”,通过“线下工作坊 + AI课程建设训练营”的互动强化,系统推进AI与本科课程深度融合。

3月10日,学堂在线市场总监张凯伦带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共筑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新篇章”,剖析清华大学等高校 AI 实践案例,激发技术赋能教学的创新思维。

3月13日、20日,学堂在线培训师吴文汇聚焦“雨课堂AI教学平台应用”,通过混合教学建课实操、“课前-课中-课后”智能化闭环演示,并结合24小时智能学伴、知识/学科图谱构建等前沿功能,手把手指导教师实现智能备课、互动教学与数字化流程重构。

二、北京高校跨专业学习工作推进会——共商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

3月下旬,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了“北京高校跨专业学习工作推进会”分会场,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主管教学负责人参会,共同研习了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双学士学位实施路径、北京科技大学辅修学士学位管理机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微专业建设实践,从制度设计到资源整合,展现跨专业学习的多元探索。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在工作部署中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注重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为高校推进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学分互认机制提供了指导。此次会议搭建了校际交流平台,推动了我校在新文科建设中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改革,为我校后续部署“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型“微专业”工作奠定了新格局。

三、“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创新”系列培训——探索AI智慧课程新范式

2月18日至21日,依托长江雨课堂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出了4期线上直播培训,汇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顶尖专家,为AI教学试点课程主讲人及全校教师带来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副总裁潘守东开篇解读“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大学初明结合医学课程设计分享“AI在医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药靶筛选技术实践”,展现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

清华大学汪静、培训师吴文汇分别演示“雨课堂 AI 课程平台综合应用”,覆盖智能测评、学情分析等功能,助力教师搭建智慧教学场景。

华东师范大学周迎春、上海交通大学于冰沁、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等分别围绕统计学科课程思政融合、混合式教学创新、智能软件工程课程开发等主题,分享了跨学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

四、教学名师课堂经验交流会 —— 深耕教学实践,传承名师智慧

4月29日至5月9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6位省部级教学名师开设了6场专题交流会,通过“线下+雨课堂直播”形式,聚焦课堂实战经验分享。

(一)首期由商学院王艳茹教授带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获得感”主题分享,王艳茹从“五三三教学法”展开,围绕教学设计到课堂管理,解析了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策略。

首期活动详细报道请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y0RyYQ6S7eYh8WKhLRH9w

(二)第二期经济学院徐丽艳副教授以课程微观经济学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有效互动来赋能课堂教学。她系统地阐述课堂互动的多维价值,并强调了需规避地三大互动“陷阱”,解说如何设计有效地课堂互动。

第二期活动详细报道请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Ehd8uYWy2QD0iMvr2qTiA

(三)第三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国伟副教授结合思政课与专业课,剖析了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他强调了案例选择的五大核心要素,并演示了“案例选择-情景创设-深度研讨”的一体化设计。

(四)第四期文学院冯丽娟副教授以“现代汉语”教学为例,探讨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多元方法。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高效、系统的教学法原理,分享了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创新方法。


(五)第五期经济学院黄敬宝教授从课程的学情分析、教学痛点和创新目标入手,分享了课堂中学生参与与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案例。他通过情景描述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对过程性评价的量化与质性结合路径进行了解析。

(六)第六期法学院孙远教授围绕“夯实课程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通过课程内容建设推动教学科研互动的实践路径与深度思考。

今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组织名师课堂经验交流系列培训,助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提升课堂把控能力与教学创新水平。

五、成效与展望

本学期四大系列活动通过技术赋能和名师引领,提高了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能力、跨专业培养的理念转变、AI辅助课程建设的视野拓展。未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及学科特色探讨,助力我校本科教学在教育数字化建设中迈向新台阶。

(供稿:社科大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