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政协委员: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收入调节

2022-03-03

阳春三月,“两会时间”即将开启。共同富裕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绕不开的热议话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未来应该重点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面着力。

主持人  周子勋

嘉宾

张占斌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政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

夏 飞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财经学院校长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把握五大原则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共同富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请问各位,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哪些关系?

张占斌:我认为,需要厘清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从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内容。从实现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人人有份、共同享有。从实现目标而言,共同富裕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从实现程度而言,共同富裕承认一定程度合理的差异。从实现性质而言,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公平正义。从实现方式而言,共同富裕是依靠共同奋斗与制度安排。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把握五大重要原则:一是坚持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路径。二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实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平衡,关键在于“政府不能什么都包,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四是坚持循序渐进与先行示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决定了推动共同富裕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表现为奋斗目标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统一。五是坚持统筹先富与后富。

张政文: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当前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诸多理论、政策和现实挑战。我认为,除了要处理好部分先富与整体共富的关系、处理好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关系。不仅要发展经济,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更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处理好动态发展与最终目标的关系。立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明确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应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地推进共同富裕。

夏飞:在我看来,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一是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关系。物质财富可量化,但精神财富更多体现为人文财富,因主观性强而难以量化。在共同富裕的评价中,需要注重物质财富的定量测度,更要注意从定性角度评价精神富裕水平,做到定性定量相统一。二是均值和方差的关系。均值代表的是平均水平,共同富裕作为普遍富裕需要不断提高增值,这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性问题。在均值提高的基础上缩小方差,降低个体差异,即在提升人民平均财富的同时缩小贫富差异,避免一味追求缩小方差导致“共同贫穷”。三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从物质财富总量的角度看,规模一直在增长,但从物质财富的空间分布看,其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就很突出,表现为空间结构的不均衡不协调,需要注重协调发展。同时,重物质财富而轻精神财富的种类结构失衡需要纠偏,均衡协调才能激励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把“蛋糕”做大。四是增量与存量的关系。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分别是增量和存量,二者都是构成贫富差距的引致因素,收入不平等会不断扩大财富的不平等,因此,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城乡协调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换个角度来说,要把握的关系就是:一是发展与共享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共享促进更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在发展中注重共享,在共享中推进发展。二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发展与共享的关系是一致的。三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微观上注重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群体协调,促进包容性增长。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和活力,但同时注意调节二次分配,引导三次分配,弥补市场失灵。

推动共同富裕须多方发力

中国经济时报:建言咨政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对此,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途径,各位有哪些政策建议?

张占斌:我认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从如下方面着力。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者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高度统一,共同构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和思想保障。

第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巩固筑牢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一方面,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步发力;必须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着力推动并实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与产出、收入与分配和经济循环。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以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有助于平衡发展格局、发展动力、发展方式,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历史梦想。

第三,改革和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一是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促进共同富裕。二是通过构建三次分配制度安排促进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第四,强化重点领域建设推动共同富裕。一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三是重视农民农村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四是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富裕。

张政文:第一,不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切实发挥国企特别是央企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初心使命融入国企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肩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民企责任担当。

第二,高度重视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及早干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高校应切实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社会影响力优势,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助力。一是推进人才助力,以“新农科”建设为抓手,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布局创设新型涉农专业。形成系统化的在地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医学、师范、科技、文化等院校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培养一批在地“土专家”。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助力,加强涉农领域原始创新和前沿研究,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高校服务“三农”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校地、校企、校村深度合作。三是持续推进教育助力,实施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统筹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为脱贫地区青年人通过教育迎来美好生活打开扎实通道。

第三,高度重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问题。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精神标志,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当然包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是,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新时代应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逐步规范以“互联网+”为主要样态的新型文化生产,通过为人民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

夏飞:我建议,一是加强区域联动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区域联动,提高东、中、西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等要求。二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创新“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特别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盘活土地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潜力。三是以公平促进效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互补充的收入分配体系,以维护公平、促进共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共同富裕。四是高质量就业。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高质量就业,促进共建共享共富。五是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在坚持市场化的同时,注意限制和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平台经济治理,避免垄断对效率和公平的侵蚀。六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统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交通、防疫、治安等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促进精神层面共同富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抓好关键点

中国经济时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国家发改委近日透露,将牵头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从各位研究的角度来看,应该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张占斌: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收入调节,在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并达到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唯有通过采取对中等收入、低收入、高收入人群的针对性措施,才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迈进。

张政文: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调高、扩中、增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在做好“存量”工作的基础上,瞄准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精准做好“增量”工作。

对于高校毕业生,应健全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加强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的布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对于技术工人,瞄准产业界重大、前沿、新兴领域,顺应新兴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造更多中高收入就业岗位。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促使高级“蓝领”队伍不断壮大。

对于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构建良好政商关系。积极营造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环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减轻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为其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

对于进城农民工,重点解决他们收入不高、就业不稳、社保不全等一系列制约其收入稳定增长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建设面向农民工的安居房工程,让他们安心进城、稳定就业、幸福生活。

夏飞:我觉得,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须抓好如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低收入群体中有潜在中等收入者,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根本着力点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让更多低收入者变为中等收入者。二是优化居民收入和财产结构。完善金融、土地和房产等要素市场,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特别是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公平合理的要素市场交易机制。三是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居民高质量就业和收入稳步增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产业基础。四是健全税收政策。对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加大高收入群体征税,发挥二次分配作用。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户籍、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等制度安排,畅通社会流动。六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