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户 校长信箱
xzxx@cass.org.cn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新浪财经】高培勇: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由1.27万美元走向2.5万美元,潜力非常大

2023-04-25

4月21日,由财政部指导、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CFO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培勇以“该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主题,分享了关于后疫情时代推进经济复苏的观点和思考。

高培勇指出,“十四五”规划提到2035远景目标规划,基本目标是到2035年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等发达国家有一个基本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2022年中国人均GDP是1.27万美元,由1.27万美元走向2.5万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发展进程当中,我们的市场要迅速地扩展,潜力非常大,不管是扩大内需还是消费涉及都有很大的空间。

以下是文字实录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高培勇

主题:《该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高培勇:大家下午好,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之好——数字引领。我们现在谈的是数字经济、智能财务,应该说有很多的场合都在说。我想为今天的会议主题提供一点宏观背景。说到2023年的经济发展,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从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会议到今年的两会都在高频词一个富有深刻意义的表述,那就是刚刚主持人所说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也有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持续好转,现在立足当下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也就是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至少有两个关键词,要盯住、要把握,一个是经营主体,另外一个是强信心。要围绕着经营主体而强信心,应当说这是必由之路,也是根本之道。

什么是经营主体,谁是经营主体?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企业肯定是经营主体之一,为什么呢?经营主体顾名思义无非就是市场经济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主体。所以我们理所当然认定企业就是经营主体,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企业是GDP的源泉之一,或者说是从事GDP创造的基本经济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和以往不同,以往不管是在财政领域、税收领域、企业财务领域当我们说到经济活动的时候,甚至当我们说到税收分析的时候,往往关注的就是企业,只要抓住了企业似乎就是抓住了经济运行的全部,抓住了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当然也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财政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运行。

但是在今天我相信各位已经注意到了,当我们说到经营主体的时候其实并不限于企业,否则就直接用围绕企业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可以了。那就是说经营主体包括企业但又不限于企业,那么什么是经营主体的全部?除了企业之外,一定还有其他的在市场经济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2021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这个管理条例是在2022年3月1日实施的,这个条例它对市场主体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列法人、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均为市场主体。第一是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第二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第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第四是个体工商户。第五是外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第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也就是说市场主体和企业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就在于企业仅仅指的是法人,而市场主体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体会一下市场主体和经营主体之间的这种联系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定,这里所说的经营主体就是在市场运行当中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两者是一回事。

从这个意义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今天我们谈论经营主体的时候,当然包括企业,但是除了企业之外个体工商户和非法人组织也要纳入到强信心的群体范围之内。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因为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不一定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大家看一看数字恐怕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的认识。截止2022年年末,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经营主体有1.69亿户,其中企业是5282.6万户,个体工商户1.14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3万户。也就是说在1.69亿当中真正可以称之为企业的,属于法人企业法人单位的只不过是5000多万,其中的大头是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的非法人组织。从这里大家是不是能够进一步体会出今天我们讨论经济工作,特别是做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视野从企业转到整个经营主体。

我们刚才讲到了,我们之所以关注企业是因为企业是GDP的创造的源泉,我们之所以从企业拓展到经营主体是因为企业是创造GDP的源泉之外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非法人组织也在GDP创造源泉的覆盖范围之内。换言之或者是更通俗地讲,今天我们所说的经营主体覆盖了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的经济单元,如果把企业视作是国民经济主动脉其他类型的经营主体就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

进一步推论可以认为,当我们今天讨论经济发展的时候,当我们今天谋划2023年的经济工作的时候,不仅要看西瓜,同时也要看芝麻,西瓜、芝麻都要。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给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是说,之所以是要围绕着经营主体强信心,而不是其他别的主体强信心,首先是因为经营主体构成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根基,而且是全部的根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由,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今天如此重视经营主体,把它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出另外一个理由,经过了新时代10年的深刻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在今天谈论到经济增长、谈论到经济发展,我们说其实最重要的这个目标是稳就业,有一句话常常讲,稳增长的目的就在于稳就业。在2023年就业的形势相对比较严峻,今年安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目标是1200万,而今年高校毕业生就是1158万,就大家比较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就业压力之所在。

所以从稳就业的角度来看,经营主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甚至是主要依托。当我们谈论到经济发展的时候现在是谈到了“三个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三稳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其中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是稳就业,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抓住稳就业来做文章。为什么呢?我们做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位企业家都明白,只有就业了人们才有收入,人们的收入和民生才有保障,社会财富才能稳定增加,进而稳增长才有支撑。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品的物价也才能真正稳住。所以讨论到经济问题的时候我必须说稳就业是稳经济的牛鼻子。

稳就业靠的谁呢,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历史数据一再表明,每年我们城镇新增就业绝大多数是靠经营主体进行吸纳的,其中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人员以及近2.9亿农民工就业。从总体商量将,除了越5000万体制内人员之外,其余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都是经营主体。

可以讲在当前的中国,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最可依靠的力量,最靠得住的力量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经营主体,这是为什么把经营主体作为推动经济运行一个关注点的理由之所在。其实从日常的经济运行当中我想大家也能够体会到。

当我们说到现在经济运行当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重压力的时候,消费减少、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是不是也可以看到这三重压力之间也不在同一层次上,它之间也有一个带有历史性质的逻辑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压力之一,最需要面对的压力之一是预期,是稳预期,是预期的转弱问题。如果预期能够转强,那么消费的增长,投资的增加都会迎刃而解。就面对着这三重压力和经营主体的关系而论,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主体,特别是其中的个体工商户它有一个特点,它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投资者,因此在1.69亿户经营主体当中如果说经营主体的投资和消费的需求能够相应的增长,那么社会总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因而,在当前的一系列的经济工作部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就是抓住经营主体,围着市场经营主体的关切而转,本着满足经营主体的需求而去,把根扎在经营主体上,这是我给大家解释的一个关键词。

第二个关键词叫强信心,强谁的信心呢?强经营主体的信心,那么我们看到在各种场合,关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第一韧性强、第二是潜力大、第三是活力足。要通过给市场经营主体强信心就得要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讲清楚为什么中国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各位其实都有过思考,现在特别是在今年已经把强信心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着力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各方的发展信心而展开的。

特别是要提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提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代表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那么我们的信心来自什么地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没有独特的优势?甚至说区别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要素的作用。我们说是有的,这种有一定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对接才能看得更清楚。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它是不是我们所说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独特的支撑因素。

第一是讲到中国人,我们说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中国人特别吃苦耐劳,特别坚韧不拔,在谋生存求发展的5000多年历史长河当中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文化基因,也铸就了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和超强的创造力。这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的根源之所在。回头看看前面的三年疫情,只要有一点空间,各类经营主体都会立刻投入到经济活动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去。这个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

我跟大家讲一个亲身感受,记得2020年我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每到周末就想改善一下伙食吃顿中餐。中午在欧洲那个饭店是不营业的,它只到晚上才营业,我有一天中午我看到那个饭店是有人在的,我就说能不能做顿中餐,或者你们已经有现成的给我热一热就可以。人家说不行,你要吃晚上来。我本着中国人思维说,你不可以多赚一点钱吗?人家马上就说,我干嘛要多赚这个钱,这个时候是我休息的时间。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情形,如果在国内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但绝对是不多见的,这是一件事,就是勤劳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没有任何民族可以比较。只要有空间,只要有回旋的余地,他就会迸发出强大的这样一种用好的词就是顽强的生命力,顽强的创造力,这是一点跟其他国家可能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点也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具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有时候我们是这样描述的,是往往更多的是方向而不是目标,这种不竭动力和源泉来自我们不都是为了自己而干,而是为了孩子干,为了下一代干。你看中国的各位父母,你说我们辛勤地劳作、出外打工是仅仅为了自身的这种需求吗?它显然不是。所以这种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当时中国的发展进步。

我在国外生活期间,我那个房东是老年人,我注意到他儿子去教会做礼拜的时候就会把孩子送到婆婆这来,让婆婆照看,和中国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一方面人家过来说是谢谢你,希望你能帮忙。另外来接孩子的时候总会带一点小的礼物以表示感谢。我想这在中国不都是大家抢着干的事情吗,这个环境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孩子,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它由此而引发的对于经济活动目标的这种不懈的追求对于我们来讲,那也是独特的。

第三是经营主体,我刚才提到了经营主体数字是1.69亿户,大家做没做过研究,这是整个世界最为庞大的一个新的群体,哪一个国家也找不到如此庞大的生产经营主体,1.69亿户,几乎是很多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再注意到我们这些经营主体是经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走到今天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你仔细去揣摩,几乎是从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到有市场经济的环境,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以这样的经营主体,经过40年的洗礼,他们深谙市场规律,熟悉市场规则,擅长市场运作,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几条我简单说。

第四条是我国发展潜力,当讲到我国发展潜力的时候自然提到“十四五”规划,提到2035远景目标规划,我们都知道提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规划我们设定的基本目标是到2035年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等发达国家有一个基本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2022年我们的人均GDP是1.27万美元。由1.27万美元走向2.5万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发展进程当中我们的市场要迅速地扩展,我们的城镇化的地理在布局,也是潜力非常大,不管是扩大内需还是消费涉及都有很大的这样一个空间。

第五我们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的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如此等等。

第六,我们国家仍然拥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红利。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每当我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每当我们在茶余饭后交谈的时候总不免涉及一个主题,我们还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当你说到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就是你抓住了问题,你瞄准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有改革的空间,当这些改革的空间一旦被填充意味着它会带来的是发展的红利。

总的结论是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整体好转,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围绕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才能走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康庄大道,谢谢大家!

(来源:新浪财经)